查看原文
其他

痛心!把防骗N招转给父母没作用,却让骗子抢在你前面尽了孝

2017-03-29 福建卫生报 福建卫生报
床上用品、鸡蛋、牙刷,全部送送送!近年来,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“保健品”,多数老人被洗脑,更有老人明知被骗,却心甘情愿。虽然这类话题已经说了不少,可不少老人对这些骗局仍深信不疑。为什么?又该如何破解?



李斌:福能总医院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林山:福建省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毛朝灼:福州东方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治疗师


观察:老年人撑起保健品半壁江山


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,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%以上。


调查显示,超过65%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。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,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%。


在购买渠道中,有近66%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、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。



揭秘:骗局如何让老人一步步掏空钱包?


免费、亲情牌、恐吓,是换汤不换药的三大骗术。


免费


以开会为由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,多以公益健康讲座、免费体检、赠送礼品为噱头,在街头发放传单,邀请老年人参加。


亲情


福州的陈奶奶买回2万元的保健品震惊了全家,儿子一查,专家是假的,保健品也找不到正规厂商。“她们每次看到我都一个劲的喊奶奶,还主动扶我,比亲孙女还亲多了。”当儿子质问,怎么又去参加保健品推销会时,陈奶奶委屈地说到。


恐吓


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老年人接触健康谣言的机会也大大增加。林先生常把朋友圈看到的文章转给女儿,这类文章往往有着令人害怕的标题:“这十种食物别搭配着吃,小心送命!”内容却没有科学性。



受骗原因:生理“退休”心理孤独


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联合微信安全团队发布的《微信年度谣言分析报告(2016)》显示,健康养生类谣言占比达15.1%,排第二。


生理


据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,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会随着年龄的老化而丧失结构的完整性,其功能也会出现衰退。而该部位主要起分析、思考、逻辑推理、判断、觉察、安全、协调、控制等作用。功能衰退就容易上当受骗。


“老人年纪大了之后,思维能力下降,失去了判断力。”李斌表示。


孤独


有些老人是因为孤独,为了有人聊天而参加这些活动。有些老人家里虽有祖孙三代,但家人每天吃完饭后就各自回房看电视,子女嫌老人唠叨,也很少陪着聊天。


害怕


林山认为,老年人更容易相信健康类的谣言,是因为内心没有安全感,对疾病、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和害怕,进而宁可信其有。


“自身对健康有需求,外界又有‘洗脑式’的夸大宣传,刚好刺激到了关注点。资讯里传达出的信息,老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求证,起到安慰自己的作用。”毛朝灼说。


群体文化影响


老人和小孩一样,进入一个群体后,很容易被群体文化所影响。老年群体的归宿感因素,又使得他们在群体里比较不会发表反对意见。因此,对于老人来说,对群体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。


△ 1月16日,山东滨州一位老人在保健品销售店门前维权


制止措施:陪伴安慰比责骂有用


看到这儿你可能还是觉得这些骗局特别低智、根本不应该上当。其实,刚才扒出的只是骗局的表,而真正的里,恐怕在于老年人在这一来二去中究竟着迷的是什么。


是怕死、怕生病,所以什么药都想试试吗?是贪小便宜的心理导致因小失大吗?是满足别人买了我也得买的虚荣心吗?


也许这些都有,但最根本的原因,藏在老年人和骗子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中。


比亲生孩子都孝顺的骗子们,施尽各种甜言蜜语和送礼物大法,抓住了老年人爱占小便宜和爱面子的心理,循循善诱,一步步引导,最终让他们拿出了毕生的积蓄,送进骗子钱包。


问题的关键,真的在于骗子套路了智商不够的老年人吗?其实未必。


大多数子女都只是看到了父母被骗子的坑钱,想要让他们学会防骗N大法,但没有关注过他们为什么会上当。



对于被骗的老年人而言,一个骗局最可怕的不是经济损失,而是骗局揭露的心理创伤——


他们只是想要一个可以陪伴的人,这个人本应是子女,而却被骗子抢了先。


1平时多关心老人的近况,多陪老人聊聊天;时常给老人讲讲骗子的手段和一些案例,让老人提高警惕;老人出门别带太多钱,以免冲动消费,在购买前不妨让儿女帮忙查查是否是正规厂家出品。


2

当老人被骗时,子女总是习惯性地指责和埋怨,但其实更应该安慰开解老人,老人也不要太过内疚和自责。如果老人已经把保健品买回家,尽量先咨询下医生。有些保健品不仅没有效果,反而掺杂着已经被市场淘汰的药品,或与老人现在服用的药品有冲突,一定要注意。最后,如果子女一旦发现老人买回来的保健品不合法,应鼓励老人报警,减少损失。


3老年朋友可以和平时一起练拳、一起跳广场舞的同伴,组建靠谱而健康的微信群,如此以来,既能满足老人交流的需要,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他们接受不实资讯的传播面。


    

新闻多读点:

鉴别微信谣言,看文章标题


曾有媒体总结了五大微信谣言文章套路,遇到这样的标题,还是要好好鉴别一下。


1、标题开头一定是【震惊!】【惊爆!】【太神奇了!】【出大事了!!!】,感叹号越多越好,13亿人民都“震惊”最有效。


2、谣言里啥玩意都不能一块吃,吃啥都会致癌。


3、不管什么病,只需要“一招”“一副药”“每天3分钟”“只要7天”就能轻松治好。


4、一句看上去似乎很黄暴的标题+一张小黄图。


5、每条都是必转,看完就会被删,然而一个月后还没删。



END


福建卫生报记者:刘伟芳

见习记者:邓剑云

编辑:福小卫

来源:央视新闻、果壳网、 Vista看天下

福建卫生报(ID:fjwsb2016)整合编辑

转载请备注完整信息来源


猜你喜欢

史上最全!福州各医院便民服务全在这里了,院内WIFI、自助取单原来这么简单

这个运动让关节承重400斤,骨科专家称它为“最笨的运动”,然而你天天在做...

吃了多年食品添加剂,我竟不知它有毒没毒!这个院士说透了

千万别跟学医的人谈恋爱!

福建卫生报吉祥物来啦!携手“人工智能”,让你的提问不再石沉大海


多跟父母聊聊天,多发科普、辟谣文章给他们,别把墙建在了自己和父母之间,让他们被困在了你身后的谣言圈里。同意的拉到文末给福小卫点个zan吧~

福建卫生报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更多健康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